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zssxfh.com
時隔一年零8個月之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終于再次出發了。
近日,生態環境部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本輪環保督察內容包括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回頭看”等,與前兩次相比,本次環保督察有哪些不同,又有多少企業會因此退出市場呢?
來源:生態環境部
第三輪環保督察開展!重點內容曝光!
據公告顯示,本次環保督察在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五個省份開展,督察工作開展約為一個月。
第三輪環保督察重點關注內容
0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情況;02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03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和淘汰落后產能情況;04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05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06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07此前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08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09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情況等。
24項常見違法問題判定清單:
(*上下滑動查看)
63個檢查要點:
(*上下滑動查看)企業自查清單:
(*上下滑動查看)
嚴禁“一刀切”!督察組嚴肅問責!
此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致函上述被督察對象,要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精準科學依法推進邊督邊改,禁止搞“一刀切”和“濫問責”,并簡化督察接待安排,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要求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做到一事一辦、一廠一策,不搞“運動式”整改。有關省應嚴禁為應付督察采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以及“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對于采取“一刀切”方式消極應對督察的,督察組將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整改情況全面公開!今年還會淘汰多少家?
第一輪環保督察結束后,超20萬家化工企業被依法關停,需整改的化工企業高達近百萬家。
第二輪環保督察在第一輪的基礎上,將國務院有關部門及中央企業納入督察范圍。從2019年到2022年,全國分六批完成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個國務院部門和6家中央企業的督察,累計2164項整改任務,截止2023年6月底已完成1398項,完成率為65%,剩余整改任務仍在有序推進;移交158個責任追究問題,累計追責問責超3000人。
本次第三輪環保督察啟動,將會比第一輪、第二輪環保督察更為嚴格。隨著“雙碳”目標臨近,生態恢復需求增加,以及新型材料發展,預計將會淘汰更多的落后產能及高污企業,各位請自查做好應對準備!
領導機構變了
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最大的變化就是領導機構變了。
今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生態環境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公布,生態環境部的職責、機構、編制發生3方面調整,其中之一就是: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更名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在隨后舉行的生態環境部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機構及職責作出調整,機構設置層級與職能配置更加科學、更加協調,更有利于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
如今,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正式啟動,這也是機構改革之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首次亮相。督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是不是更加凸顯其“利劍作用”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環保督察新變化
與以往相比,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可能出現的3個新變化:
第一,長江、黃河流域督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必久曾經表示,要認真謀劃第三輪督察……在省域督察中統籌考慮長江、黃河流域督察。
這是“長江、黃河流域督察”的字樣第一次出現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相關新聞中,意味著督察組對長江、黃河的關注將以“流域督察”的新形式展開。
第二,行業督察。7月3日,華北督察局組織召開2023年半年工作總結會時曾要求,下半年督察工作要更加主動作為……立足共同促進國家重大戰略整體實施的角度做好新一輪督察準備,適應可能跨地域開展督察的需要,適應行業督察全新性,適應非常規督察的挑戰性。
這里邊,提到了第三輪督察可能出現的三種新形式:跨地域督察、行業督察、非常規督察。
第三,非常規督察。目前,關于什么是“非常規督察”仍然不得而知。相信在未來會揭開神秘的面紗。可以肯定的是,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并不是此前兩輪督察的重復,而是會發生很多新的變化。這些新變化,也意味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進一步深化,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力度更大。
如何迎接好督察?
1.從督察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訓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共集中曝光了106個典型案例,認真深入分析這些督察典型案例,可以發現,被曝光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法開發建設的問題;
二是工業企業超標排放、非法處置危廢等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三是生活污水、污泥等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滯后的問題;
四是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力度不夠的問題;
五是盲目發展“兩高”項目的問題;
六是非法開采礦山、違建小水電等造成生態破壞的問題。
從典型案例的數量上來排名,最多的是生活污水、污泥等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滯后的問題,其次的是非法開采礦山、違建小水電等造成生態破壞的問題,排名第三的是工業企業超標排放、非法處置危廢等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以上這三類問題,基本上是每個省(區)被曝光的典型案例中,無一例外都會有這三類問題。對于央企來說,基本上也無一例外的都會有污染物超標排放、非法處置危廢等問題。
從典型案例的社會影響大小來排名,無疑,在自然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法開發建設的問題,是社會影響最大的問題。
雖然此類問題從數量上來講并不多,但是從社會關注度、社會影響性來講,都是其他類型的案例不可比擬的。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甘肅破壞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開采開發礦產資源的問題,以及陜西秦嶺北麓西安段違建別墅的問題,還有云南昆明晉寧長腰山過度開發建設房地產的問題,這些在自然保護區等特殊保護范圍內非法從事開墾土地、開采礦產、修建別墅和房地產的典型案例,不僅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而且社會影響惡劣。
此外,盲目發展“兩高”項目的問題,以及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力度不夠的問題,也是社會影響比較大的類型。
這些問題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范圍更寬更大,社會關注度必將更高更多。因此,要吸取教訓,堅決防止出現這些問題。
2.對工業企業開展排查和幫扶
在被曝光的106個典型案例中,有25個是工業企業超標排污造成環境污染的典型案例,這既是作為典型案例曝光率比較高的一類,也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
因此,要對轄區內的工業企業,尤其是鋼鐵、化工、有色、水泥、制藥、造紙等行業的工業企業的環境守法情況進行排查、幫扶和整治。
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監管,在被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有的工業園區名義上是對企業實行集中管理、集中治理,實際上卻是“集中排污”。作為經濟發展“引擎”的工業園區,如果只重視招商引資,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反而導致工業園區成為污染企業的“避難所”。
例如,安徽省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部分企業長期超標排放污水、湖南常德市桃源縣陬市工業園內企業存在直接將第一類污染物排入污水處理廠,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平頂山市葉縣產業集聚區大量污水直排,等等。
還有一些地方,企業只要搬進工業園,就如同獲得了一把“保護傘”,面對各類環保檢查就可“高枕無憂”。更有一些地方,法治意識淡薄,降低工業園區入園門檻,違法違規審批。
例如,典型案例中的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太和工業園必須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11家入園企業中僅3家取得許可證,江西省大余縣明發礦2019年以來就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達7000余噸,等等。
以上這些問題,往往因為污染而造成周圍群眾反映強烈,成為投訴的焦點。各地方要引以為戒,切實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開展對轄區內工業企業以及工業園區的排查,重點排查鋼鐵、化工、有色、水泥、制藥、造紙等行業的工業企業。對于排查出來的一些企業的難題,主動對企業開展幫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 對照檢查生態環境守法情況
針對上一輪督察中比較突出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不足、污泥處置不當,污染物超標排放,工業固廢或者危廢處置不當,自然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等問題,全面對照檢查是否存在類似問題。
一是在審批手續方面,看看是否完成了環評審批手續,是否完成了環保竣工驗收,是否申請辦理了排污許可證,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問題,是否存在沒有取得排污許可證就排污的問題,等等。
二是在環境污染方面,看看是否存在超標排放的問題,是否存在超總量排放的問題,是否存在廢氣、污水直排問題,是否存在非法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的問題,是否存在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不規范問題,是否存在垃圾填埋防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等等。
三是在環保設施方面,看看是否存在大氣污染、水污染處理設施效果不好、運行不到位造成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是否存在超標排放大氣和水污染物的問題,是否存在超總量排放的問題,是否存在廢氣、污水直排問題,等等。
四是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看看是否存在違規審批問題,是否存在散煤替換、小鍋爐淘汰工作不到位的問題,是否存在煤炭、鋼鐵、冶金、水泥等過剩行業以及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滯后的問題。
4.對自然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開展自查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多層級、多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在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國家公園、地質公園等統稱為自然保護地。過去,只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有相關的行政法規,而且這些相關的法規對于違法開采開發礦產資源、違建別墅、過度開發建設房地產等問題,沒有明確的、嚴格的法律責任。
因此,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開采開發礦產資源,以及陜西秦嶺北麓西安段違建別墅的典型案例,直接引發對《刑法》的修改。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明確在現行《刑法》第342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342條之一,對于違反自然保護地管理法規,在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開墾、開發活動或者修建建筑物,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判處5年以下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所以,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監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為契機,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野生動物棲息地、海岸濕地等等其他生態敏感區域內,存在的違法開發建設活動和歷史遺留問題,開展全面自查自糾工作,切實做好監督管理,做到有條件馬上就能解決的問題即查即改,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制訂好時間表和路線圖。
重點要自查是否存在違法養殖、采砂、開礦等活動,是否存在違法建設別墅、違法建設其他建筑物等活動,是否存在違法開墾林地耕地等活動。
5. 重視信訪舉報為群眾辦實事
督察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老百姓反映的環境問題,做到“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第一輪開始,就始終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在每次督察開始之際,督察組就會及時向社會公開督察組的舉報熱線電話以及微博、微信平臺。督察組駐地里,都有一間接聽電話的工作間,每天早上8時到晚上8時,專門接聽群眾舉報。
前兩輪督察過程中,群眾關心和反映較多的熱點、焦點問題,集中在飲用水、社會噪聲、餐飲行業油煙、垃圾污染、臭味擾民,以及城鄉接合部面源污染等突出問題。這些突出問題,相信也將會是第三輪督察中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信訪舉報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鼓勵群眾向當地環保投訴熱線提供環境污染線索,重視群眾反映的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大群眾投訴環境問題的辦理力度,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
對于群眾反復投訴舉報件的問題,有必要開展實地走訪,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積極溝通并推動整改,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督察不僅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體檢,也是一次醫治痼疾的重要契機。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珍惜這次“體檢”機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